邯郸大领 发表于 2010-7-29 09:18:17

诸事皆能,厉害!

爱薇草堂主人 发表于 2010-7-29 09:42:06

中正平和,法度森严

不是搞书法的,但是喜欢,外行看热闹,所以也就不怕出丑。

网展的意义大概是向学界汇报一下近期创作情况,让数以千万计的书法爱好者有个学习的机会,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加实际的书展。另外,网展的重要意义应该是书家通过与网友的互相品评,实现书家的自我提高。

然而很遗憾,很多人与参展的书家的意愿往往相违,很多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,也不知道看没看作品,上来就是一顿吹喇叭、抬轿子,什么“大名鼎鼎”、“早有耳闻”、“在当代书坛怎样怎样”……我无意于批评别人,抬高自己,只是觉得网展如果千篇一律都是这样,那意义已经不大,书家没有收获,评论者却学会了油嘴滑舌,于创作批评都无益处。如果为了朝书家求一幅字而极尽谄媚阿谀,其实是挺煞风景的事情。其实,连杨先生自己已经感觉到某些人“真能忽悠”了。

看了杨新生的作品,我增强了一个观念,原来还有人在坚持传统的东西。看了几届所谓的正书展,给我的感觉是好像中国人已经不会写楷书了。这是个求新求变的时代,在艺术上更是如此,所以很多作品中戾气十足,还不会走的情况下,就开始疯跑,带动整个书坛的是邪气十足,仿佛走火入魔。

杨新生的作品,中正平和,法度森严,非朝夕之功,足见用功之勤。这样的评介可用于先生的各种书体,乃至于绘画、篆刻之中。然而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,楷书和绘画以至于篆刻工整一路无可厚非,然而篆隶书过于工整,则有伤其书体的精神内涵。篆要古拙,隶要老辣,看着才能让人回味悠长。当然,将这两种书体写的如此工整,着实好看,然而传世的艺术作品,应该充满自己独特的审美内涵,这种形式可以复制,然而内涵精神却是永远无法复制的。当书法达到“法”这个层面,应该是对书家一种极大的肯定,看了杨先生的楷书作品,尤其是《三字经》,我的想法是可以直接出版当字帖了。然而这种肯定往往又会束缚书家,前边已经有网友看出这个问题,寥寥数言,一语中的。

所以,杨先生接下来的创作应该就是创新、求变。杨先生有如此好的基础,创新求变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点微薄建议。看先生应该是笃信佛教、至少应该是对佛教极感兴趣之人,其实中国从来就没有一种血统比较纯正的宗教,本土的也好,外传的也好,都已经被传统的中国的精神所内化,所以先生应该广涉众长,中国的艺术与中国的宗教如此的紧密,这是别国所不多见的。因为中国的艺术作品,很讲究一种“气”、“韵”,然而真正让别人说清楚气韵是怎么回事,很多大家也是语焉不详,我个人感觉,中国的文化有其不可言说性,很多地方需要你自己去参悟,而这种参悟是要在博览群书的前提下进行。书法是古老的艺术,一定要在古书所形成的古代文化的气场中去涵养,如此方可卓然成家。

浅见微言,还望不辱先生慧眼;信口雌黄,博众位方家一笑。

[ 本帖最后由 爱薇草堂主人 于 2010-7-29 17:10 编辑 ]

汉云轩 发表于 2010-7-29 12:01:14

热烈祝贺杨华先生书画印艺术大型网络展圆满成功!   
      离30日已经只剩三天时间了,我必须得为我一直仰慕的书法家杨涵之先生网展写点东西了,尽管在书法的道路上我仅仅还是个艰难行走的跋涉者,也正因为如此,我一直不敢妄加评论。
    因为杨涵之先生在楷书上的卓越成就及影响,我一直在关注杨先生。后来,我的好友给我推荐了涵之先生的博客“灯影下的无闲草堂”,让我大饱眼福,也对杨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,也愈加仰慕先生的人品和书法。时下,书坛浮躁风气日盛,更有人认为楷书创作已到了极限,创新难度太大,写楷书吃力不讨好,不能适应当今"快节奏之创新风"。所以能够沉下心来,坚守宁静,坚守传统的人实在不多了。就这一点,就让我足以对杨先生心生敬意。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归纳如下:
    一、看上去很美   
       自古至今,学欧体者可谓数不胜数,然深得欧体精髓,能独辟蹊径,自开一格者寥寥。杨先生的楷书作品深得欧体之要旨,继承传统但不囿于传统,师法古人但不受制于古人,真正把欧体写活了。 杨先生的欧体楷书结字谨严瑰奇,用笔劲挺婉丽,无狂野态,富书卷气,形意兼得,散逸通灵,儒风雅韵,尽脱凡俗。线条笔断意连,使转圆润浑厚,点画映照关联,结体精研却不森严,中宫紧结,内敛处比欧阳询更紧密,放纵处比褚遂良更飘逸,整体观之,却又疏密得宜,清新悦目。结构初看茂密,实则笔画之间迂回宽缓,气动神移,彼此关照,舒畅自如,可谓宽裕明秀,端凝浑穆 精劲峻整。先生能将楷书外静内动的静态之美表现到极致,表现出那种宁静、恬淡、细致、平和的心境和情绪,让人看着通体舒畅,看上去很美。
    二、品起来有味
       清王澍曾批评古时学欧者:“每见为率更者,多方整枯燥,了乏生韵。不知率更风骨内柔,神明外朗,清和秀润,风韵绝人。”杨先生的楷书凝重、雄浑、奔放、高古,不激不厉,从从容容,笔笔不苟,没有躁动、粗野,只有安闲、静逸。厚实质朴中不失灵气,法度有致中追求创新超越,融会贯通,自出机杼,达到形式与气质美的和谐统一。读先生的书法,如行深山小径,遇得道高人,听其娓娓谈道,如微雨中沐春风,荡尽胸中尘埃。其内在的书卷气,使得作品中暗香浮动、宁静深美、意境悠远。越看越耐看,越品越有味。
    浮躁世风下,我们在叹服杨先生高超书艺的同时,我们更佩服先生独守宁静,默默耕耘,严谨治学的精神,佩服先生博才多学,厚积薄发的文化素养。做学问需要能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,毕竟,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。
    王国维在《人间诗话》中说:古今成大事业,大学问者,必须经过三种境界,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此第一境也;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此第二境也;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此第三境也。我以为书法之路亦然,此语也送给默默耕耘在楷书道路上的各位朋友。
   热切期待能得到先生书法大作一件,不胜感激

[ 本帖最后由 汉云轩 于 2010-8-7 13:04 编辑 ]

汉云轩 发表于 2010-7-29 12:01:51

热烈祝贺杨华先生书画印艺术大型网络展圆满成功!   
离30日已经只剩三天时间了,我必须得为我一直仰慕的书法家杨涵之先生网展写点东西了,尽管在书法的道路上我仅仅还是个艰难行走的跋涉者,也正因为如此,我一直不敢妄加评论。
    因为杨涵之先生在楷书上的卓越成就及影响,我一直在关注杨先生。后来,我的好友给我推荐了涵之先生的博客“灯影下的无闲草堂”,让我大饱眼福,也对杨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,也愈加仰慕先生的人品和书法。时下,书坛浮躁风气日盛,更有人认为楷书创作已到了极限,创新难度太大,写楷书吃力不讨好,不能适应当今"快节奏之创新风"。所以能够沉下心来,坚守宁静,坚守传统的人实在不多了。就这一点,就让我足以对杨先生心生敬意。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归纳如下:
    一、看上去很美   
       自古至今,学欧体者可谓数不胜数,然深得欧体精髓,能独辟蹊径,自开一格者寥寥。杨先生的楷书作品深得欧体之要旨,继承传统但不囿于传统,师法古人但不受制于古人,真正把欧体写活了。 杨先生的欧体楷书结字谨严瑰奇,用笔劲挺婉丽,无狂野态,富书卷气,形意兼得,散逸通灵,儒风雅韵,尽脱凡俗。线条笔断意连,使转圆润浑厚,点画映照关联,结体精研却不森严,中宫紧结,内敛处比欧阳询更紧密,放纵处比褚遂良更飘逸,整体观之,却又疏密得宜,清新悦目。结构初看茂密,实则笔画之间迂回宽缓,气动神移,彼此关照,舒畅自如,可谓宽裕明秀,端凝浑穆 精劲峻整。先生能将楷书外静内动的静态之美表现到极致,表现出那种宁静、恬淡、细致、平和的心境和情绪,让人看着通体舒畅,看上去很美。
    二、品起来有味
       清王澍曾批评古时学欧者:“每见为率更者,多方整枯燥,了乏生韵。不知率更风骨内柔,神明外朗,清和秀润,风韵绝人。”杨先生的楷书凝重、雄浑、奔放、高古,不激不厉,从从容容,笔笔不苟,没有躁动、粗野,只有安闲、静逸。厚实质朴中不失灵气,法度有致中追求创新超越,融会贯通,自出机杼,达到形式与气质美的和谐统一。读先生的书法,如行深山小径,遇得道高人,听其娓娓谈道,如微雨中沐春风,荡尽胸中尘埃。其内在的书卷气,使得作品中暗香浮动、宁静深美、意境悠远。越看越耐看,越品越有味。
    浮躁世风下,我们在叹服杨先生高超书艺的同时,我们更佩服先生独守宁静,默默耕耘,严谨治学的精神,佩服先生博才多学,厚积薄发的文化素养。做学问需要能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,毕竟,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。
    王国维在《人间诗话》中说:古今成大事业,大学问者,必须经过三种境界,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此第一境也;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此第二境也;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此第三境也。我以为书法之路亦然,此语也送给默默耕耘在楷书道路上的各位朋友。
   热切期待能得到先生书法大作一件,不胜感激。


      

[ 本帖最后由 汉云轩 于 2010-8-7 13:07 编辑 ]

真诚的山东人 发表于 2010-7-29 13:33:14

当今世界和谐之声,杨老师趣“玩”人生,“玩”出自己价值和精彩!!!
我也想跟杨老师学玩玩!!!

三珍居士 发表于 2010-7-29 15:01:14

才情卓尔 华玉润堂----我喜欢的杨华先生

三珍居士 发表于 2010-7-29 15:07:44

才情卓尔 华玉润堂----我喜欢的杨华先生

我和先生素未谋面,但是网络让我认识了先生。去年第一次看到他的博客,一口气读完全部博文,看完所有的图片,给我的感觉是震撼,发自心底的佩服。
    豪爽、纯朴、厚道、国字型面庞、魁梧的身躯,典型北方人的气象。而纵观先生的书画印,更多的是细腻、温婉、典雅和平静。先生是用书画印艺术来丰富自己,摒弃世俗言到的独行者;是用时代眼光审视传统,寻找自我的践行者;是颇具创造活力,书画印俱佳的苦行僧。
    高尔泰说,美是自由的象征。先生的书画印,给人的是一种美。观后犹如古人所谓陌上花开,君可缓缓归矣般的自然心怡。
    观其书,先生主张深入传统经典,正确的解读古人,追求的是技巧的精湛与意味的隽永,从而真正搭起自我的书法艺术构架。先生醉心于欧阳的峻峭、颜氏的宽博、虞公的俊逸,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勃发的灵感,从精湛的笔意追求逐步回归到质朴和自然。
    观其画,传统的泼墨和水彩手段并用,加之冲泼和渲染,没有刀斧的匠气,轻轻地一点勾勒,就使整个画面的千枝万叶浑然天然,如同从大自然移来一般。
   观其印,不知道先生当时究竟源于怎样的情怀,无意于依傍经典,无意于顺应时风,不以一种形式来固定约束自己,刻起印来使刀如笔 ,做到随意又处处显示有法度可循,一任情愫的流露与宣泄。
   先生热爱生活,潜心创作,把艺术当做自己的第二生命,孜孜以求,成为书印界年轻的佼佼者。我想,先生的艺术成功之诀便是,为人真诚,脚踏实地,甘于寂寞,不求浮名。这些都将永远伴随着先生,并将充实其多彩的人生。
   艺无止境。我坚信先生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奉献给大家。让我们期待着吧!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庚寅盛夏 李建宏于京南衡水湖畔简静居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手机:13803182239)

爱薇草堂主人 发表于 2010-7-29 17:08:20

正楷字容易写“死”,作品中怎样能够充满灵动之气,很需要在章法上做研究。杨先生的楷书作品,活就活在章法上

墨云轩主 发表于 2010-7-29 17:11:21

001

万望成全 发表于 2010-7-29 23:48:22

涵之君书画印兼擅,这么年轻就以天资与勤奋创作出如此大量作品,且立足传统不断追求新意,其书画印日趋精熟融入己意,卓然而成为书画印界年轻一代的佼佼者,其书楷行隶篆皆习,且以楷篆用功最勤成就最高,深入唐楷奥堂并上溯魏晋,篆书法吾浙西泠王福庵、韩登安诸先辈,印作以篆书为基础,宗元朱文、浙派诸家,破费经营,孜孜不倦的耕耘于方寸之间,着力古法不为所囿,静穆厚实之气化为我神,古往今来,学古者甚众,而能象君那样文质具存,形神兼备者鲜也。涵之也喜水墨,以古法写山川草木,有写意有工笔,有山水有花鸟,中西画种已臻一定水平,下面分别就读作品之后谈粗浅体会。
    涵之君的楷书用功较勤成就也大,以我愚见,楷书主要得力于唐代颜柳欧诸家上追魏晋经典碑帖墓志,笔意清古,结体法度严谨,所谓真书难于飘逸,草书难于结密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心摩手追,由生到熟,由熟到精,流利圆润,长久孜孜矻矻使杨君解决了字形章法这些技法之后腕下自生意象(意象是万艺之魂),这在本次展览中已经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展示,对楷书的用功之勤与字中体现的豪迈气度,他的楷书艺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。涵之的篆书取铁线,元朱文的营养,中锋用笔逆入平出,可谓流转婉通,通篇作品字形笔画疏密相生,不是状如算子,而是大小自然地随意写来,清丽遒劲。笔意古拙,非时下流行的描摹者所能达到。
    读涵之的印作, 依我看是在扎实深厚的楷书功底基础上,上追元朱文,直到秦汉古玺玉印等等,继承浙派或者西泠王福庵,韩登安之优雅散淡不激不励的平和印风,于历代工稳严谨一路印风或师或涉,刀法蕴藉沉稳,结字平正而秀丽,楼上所示作品可窥涵之君印风的主要面貌,每方印作笔画安排的疏密,整个印文的计白当黑,形聚而神逸,书写印文气息高古宁静,刀法精熟老辣,印面正文与边栏,多字与少字,朱文与白文以及边款的刻制与拓印,无不体现其才情和付诸的心血,承先人作风,尊重前人略化己意,涵之从不草率从事。
   此次展览也展示了不少国画和油画,观杨君的水墨山水,临古的同时也有法自然的迹象,古人云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,画中在运用水和墨的同时,也注意用笔,不论是点染,皴勾,都可看出习画的心路历程,其中最前面的两张扇面尤其佳,水墨意象控制的恰到好处,山水云烟气象万千,建议多临摹传世经典,多学习传统画学理论,融会写生自然实景,此外工笔与油画也颇具规模。
      我知道涵之君是在几年前其网上新婚大囍的图片,后在网上或多或少的见到书印大作,近来又闻君身体微恙康复,欢欢喜喜,此次大型网上个展是艺界的荣耀,观展中君与吾浙众多熟悉的前辈学者合影和书乡先贤的《三字经》更感亲切,君从教坛转向专业画院,有更多的时间,更多的机会,前途无量,尤其值得庆贺。
      夜深匆匆,所言不当处请君批评指正。可以的话,请惠赐墨宝。






地址:宁波海曙区迈水桥巷70号301室   王俊
手机:13957849106
邮编:315012
页: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[43]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
查看完整版本: 【精英出场】涵古清灵 自写正大——杨华书画印艺术大型网络展(优秀回帖送作品斋号)

艺术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