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
论坛首页 |  书坛新闻 |  当代书坛 |  展览馆 |  篆刻区 |  美术区 |  自治区 |  学术界 |  培训中心 |  资料馆 |  文艺休闲区 |  当代书画超市 |  管理区 信息采集

书法|当代书法论坛|当代书法网|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、著名书法家杨崇学(杨之)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。网站自开通以来,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,在书法艺术交流、展览展示,推出书坛新人、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。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3024|回复: 1

刘国松谈水墨画的革新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3-29 20:42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刘国松谈水墨画的革新

来源:新浪收藏

  3月22日,著名画家刘国松做客新浪收藏,畅谈其艺术创作上的革新及这次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回顾展。以下是访谈实录:  

  主持人: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,今天请到的嘉宾是艺术家刘国松老师,他在中国画创作方面有很多的革新,中国画有很大贡献,今天很荣幸请他来。

  首先跟新浪网友问声好。

  刘国松:新浪网的朋友你们好。

  主持人:我们知道您现在在中国美术馆刚刚开了一个展,您在1983年的时候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一个展览,那次有很大反响。时隔30年重新来办展,个人是怎么样的感受?

  刘国松:当然是非常开心了,当年办展览的时候,是从60年代到70年底的作品,这一次的展览跨度就很大了。从1949年,我在中学的时候画的一张画,一直到现在2011年的作品。所以说跨度超过60年。

  主持人:我们知道您是1949年就到了台湾,后来80年代的时候重回大陆,当时您去台湾的时候只有十几岁?

  刘国松:对。

  主持人:重新回来的时候,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。是不是这个原因让您特别为两岸文化交流做一些事情?

  刘国松:当然了。因为我是中国人,总是觉得中国人应该是彼此多来往。1981年的时候,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的时候,院长就我发了一个邀请函,让我来到北京来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的大会,让我带两张画来参加大会的展览。从1981年开始,我算是台湾第一个回大陆来文化交流的人。

  主持人:我们知道您的创作,您最初是学国画的,后来学西画,60年代的时候又画水墨画,并进行了革新,您是怎样的历程呢?

  刘国松:我是14岁画国画,一直画了4年,我进师大之后,到一年级的时候,我的艺术导论老师,就讲了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,一切的艺术来自于生活。后来我到了二年级之后开始画西画,开始画水彩画、油画,一开始都是画静物,后来出去画风景。后来我就在想,传统的国画,过去学了很多年的国画,国画不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。都是来自于古人的生活,我们拿来学来画,这好像跟我们没关系。

  后来因为画西画,画的都是周边的事物,这个跟生活比较有关,而且后来又看了大量的西方20世纪现代画家的印刷品,发现他们画的都跟社会有关。后来我就觉得中国画没有什么希望,因为有几百年来都是那一个样,完全跟我们不一样。后来我全盘西画了。全盘西画过了一阵之后,画了7年,从西方印象派大师的脚步一直画到抽象表现派,这个以后怎么办呢?是不是还要等到西方的绘画又发生了新的派别,我们再跟新的派别走呢。如果我们超过西方的话也不太可能。因为我们学西画都是从印刷品里面学,他们用笔的方法根本看不到。所以我们画西画也画的让西方人看起来一定是都不对的。

  后来我又读了大量的中西的美术史,发现中国的美术的发展,比西方发展的早,所以我那个时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过一张画,宋朝的画家梁楷,画了一个泼墨画,全世界都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作品。梁楷的画是在13世纪初,结果我们看西方的美术史发展,一直发展到20世纪初,德国的表现派出现的时候,在理论上,在绘画的技法上,绘画的形式上才能跟梁楷相提并论。所以梁楷画泼墨的时候,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还没有开始,一直等到德国的表现派出现的时候,梁楷就比西方的绘画领先了700年。换句话说,在20世纪之前,中国的绘画是领先西方达700年之久的。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文化这么样的优良,这么样的美好,为什么我们不把中国画发扬光大,为什么还老是跟着西方跑。

  过去我们不画国画的时候,认为国画家不懂得创作,一味的模仿古人。后来发现,自己不是模仿中国古人,结果成模仿西方现代人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嘛,模仿都是在模仿,只是我们模仿的是西洋的新的。所以我后来提出一个口号来,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,抄袭西洋的,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。我就说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。随后我就提出一个口号来,就是中国画的现代画。那时候政治也现代化了,经济也现代化了,社会也现代化了,文学也现代化了。

  五四运动的时候,本来说是文化运动,结果蔡元培先生做教育总长,他一直呼吁五四运动不要忘记美术,甚至于他更提出来要拿美术来代替宗教。就是这样的呼吁结果中国的传统画家一点自觉都没有。结果到最后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变成一个文学革命。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,新诗代替了旧诗,但是绘画没有自觉,没有发展。后来我们在台湾就说,我们要把中国画也革命成功,跟着整个大的社会一起往前发展。我就提出中国画的现代画,希望中国画家,能够一起为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一起努力而做贡献。

  主持人:您这样说,我就想起吴冠中先生,他也是提倡要革中国画的命,就是革新。您对他的绘画见解怎么看的呢?我还知道您和吴冠中老师有交往,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?

  刘国松:1981年我回来的时候,拿了两张画,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的展览。展出之后,大家对我的画非常有兴趣,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呢,大家都很有兴趣。结果当时美协主席江丰先生,也是中央美院的院长,他邀请我来开个展,1983年2月8号,在中国美术馆我的展览就开幕了。我同事跟江丰先生说,希望我能做三个演讲,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,第二是台湾现代艺术的发展,第三个演讲就是介绍水墨画的新技法,怎么样要去适应一些新技法革命中国画。这三个演讲完了以后,吴冠中就过来跟我握手,他说我们有共同的语言。对中国画的想法是一致的。从此就和吴冠中先生变成很好的朋友。

  在70年代初的时候,我在香港的新导日报和台湾的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,谈书画技法,把美术史记载不是用毛笔画画的画法统统介绍出来。中国的文人所强调的笔墨,那个笔已经是上万画家画了上千年了,它的发展性已经到了饱和。我们不能够迷信那一只笔,我就提出了革笔的命,那时候的文人画,已经把中国绘画挤到一个牛角尖了,中国绘画的用笔,过去是抑扬顿挫,各种笔法很多。

  到后来文人画入主了画坛之后,就强调要用写字的方法入画。他们就提出一个理论,书画同源。书法既画法,用写字的方法来画画。因为写字都是用中锋,因此到最后变成了你不用中锋就画不出好画来,不是就把中国绘画走到很多的技法都不要了,只有中锋这一个技法了,你想中国画的领域越来越窄了,走到了牛角尖。宋朝的都是用的偏锋,画石头的时候,偏锋这样非常漂亮,为什么就把这些其他的笔法统统不要了呢。

  要跟西方绘画抗衡,就必须要拓宽我们的绘画领域,要把我们的表现力量要增强。所以我那时候就提出了革笔的命,那时候很多人骂我,骂的是狗血淋头,变成了四面楚歌,但是那时候我也不在意。我就说我一概不回答,向我提出问题什么,我不都回答。但是有一个朋友,他的专业是建筑,他也提出反驳,他说中国画笔墨就是要像建筑的栋梁,如果没有柱子和梁,房子建不起来,中国画没有笔墨画不能完成。我心里想,过十年以后再说。我就觉得自己的思想是领先的,十年以后他们都追得上。结果十年还不到,美国的巨蛋体育馆盖好了,就像我们的鸟巢一样的,巨蛋体育馆盖好了,里面又没有柱子,又没有梁。我见了我的好朋友,巨蛋体育馆盖好了,里面又没有柱子,又没有梁,结果他说先知先知。

  后来我跟他解释,建筑里面的柱子挡住了空间,最大的空间只能打篮球,建筑师希望把中间的空间拓宽,他们要把柱子拆掉,到最后设计出了巨蛋体育馆来了。我作为一个中国画家,我看到中国绘画越走越窄,走到牛角尖去了,我也想把中国绘画的领域拓宽、拓广,我是不是应该想办法。所以我想办法,我觉得笔就像一个柱子,挡住了我们的绘画发展。我就说,我们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把点和线做出更多的点和线来。中国的绘画元素是点和线,西方的是面和面。能够用其他的方法做出点和线来,就不是很广了嘛。后来吴冠中先生,就把我革中锋的命的观念再往前推了一下,他就说笔墨等于零。一般不懂的人就说我们是妖言惑众,实际上我们是为了拓宽、拓广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和领域所提出的口号。

  主持人:你们俩个是心灵相通,惺惺相惜的。

  刘国松:是的。后来他捐了一批画给香港艺术馆,前年的时候,吴冠中先生身体不太好,不能去香港开幕式,他捐的画要办一个展览,吴先生让我代表他去演讲。

  主持人:您的画分几个系列,太空系列、西藏系列、九寨沟系列等等,您当时是怎么想到创作这些系列的呢?

  刘国松:艺术导论老师说,一切艺术来自生活。比如说太空系列,是因为当年的美国的阿波罗太空船第一次冲出大气层,跑到月球的背面拍了地球的照片回来。拍出来的照片,月球是一个弧,地球是一个圆。好像我们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一些。

  当时我非常感动,整个的时代进入了太空时代,一定得表现这个时代,我就开始画太空画。结果画出来,1969年画的第一张太空画,送到美国主流国际美展参加展览,到那儿就拿了大奖,对我的评语说我是最敏感的现代画家。那时候就好开心,一下子画了4、5年的太空画。有的往直的发展,有的往横的发展。这一次的展览里面,就有往直的发展和往横的发展所发展出来不同造型的太空画。

  主持人:您这次展览还有和年轻艺术家合作的多媒体影像作品。您已经80岁了,怎么一直能做到这样的思维活跃和开放的呢?

  刘国松:我有一个想法,我们的文化史是由两类人创造出来的,物质文明是科学家,精神文明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,包括文学,包括各类的艺术。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,就是先有一个想法,先有一个想法,他要证明他这个想法是对的。他怎么办,到实验室做实验。一步一步做出一个结果,如果这个结果刚好就是他想的,他要的。那他就有所发明,他有所发明,他才是科学家。他没有发明就不是科学家。

  艺术家也是要创造的,因为我们要跟精神文明的历史要创造财富,艺术家也应该先有所感受,先有所想法,我怎么样想用我的绘画把我这种感受表现出来、画出来。

  比如说九寨沟,我到了九寨沟之后,我看九寨沟原始山水,感动得不得了,真美,我从来没看过那么美的山水。我回来之后,就想要把它表现出来。结果我试了所有过去我用过的纸张,用过的材料,甚至用过的技法,结果说什么表现不出来。我就要想办法做各种的实验,结果到最后,我就发现了一种纸,就是我以前在大学建筑系教书的时候,学生画建筑图的那种纸,那种纸在台湾叫描图纸,在这里叫做硫酸纸,用那个纸做实验,慢慢出现了,就能够把我的感受慢慢能够落实在画上了,这就是要创造。你实验了之后,能够把新的感受,新的感觉表现出来,是过去没有人表现过的,这就是创造。

  你有了创作才是画家,没有创作怎么是画家呢。任何一个画家不能够古人怎么画,我就怎么画,老师教我怎么画,我就怎么画,那样是很难达到创作的境地。

  主持人:您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?

  刘国松:常常有人问我这问题,说你现在画了这么多不同风格的绘画,你下一步要创造什么样的风格。我说我不知道。我们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,每一张画不一样,每一张画不一样就是创作,但是我在开始画之前,并不知道最后结果是什么,因此我有一个理论,我反对胸有成竹,因为胸有成竹,胸中的竹子很少,都是古人的,都是古人的构图那些东西。拿来做我的心中的竹子,到最后画出来的画都差不多。

  我就提出一个口号,画若步异,画画应该像下棋一样,走一步算一步,每一步都不一样。我今天和不会下棋的人下棋,你有没有兴趣,完全没有挑战性,完全没有兴趣,不愿意跟不会下棋的人来下。如果画家没有画之前就知道画的解决了,你还有什么挑战性,你跟一个不会下棋的人,你老早就知道我一定赢他,你一定要跟一个跟你相当程度的棋手下棋,下到最后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,我们画画应该跟下棋一样,到最后结束了才知道什么样,一张画是这样的,一个人的人生的绘画的发展,应该也是这样的。所以说现在要问我,将来我绘画,我自己不知道,我是走一步算一步,也许我将来又受到另外一个感触,比如说神舟六号、神舟七号上天的时候,我又有很大的感受,结果我又画了几张神舟六号、神舟七号的画。

  主持人:我们很期待您画出不一样的作品来。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,非常感谢您。
发表于 2011-3-30 10:21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艺术顾问

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| 书法家常用礼语 | 公元干支对照表 | 岁时表

Archiver|手机版|当代书法网|当代书法论坛 ( 京ICP备2020048054号,京公安网:11010802014578号 )

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。

网站联系人:杨之 13501296373

当代书法网群:36526567(QQ)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:34573496(QQ)

网站邮箱:ddsfw@126.com

本站常年法律顾问:时军莉律师(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)

GMT+8, 2024-6-27 13:29 , Processed in 0.200779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