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
论坛首页 |  书坛新闻 |  当代书坛 |  展览馆 |  篆刻区 |  美术区 |  自治区 |  学术界 |  培训中心 |  资料馆 |  文艺休闲区 |  当代书画超市 |  管理区 信息采集

书法|当代书法论坛|当代书法网|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、著名书法家杨崇学(杨之)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。网站自开通以来,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,在书法艺术交流、展览展示,推出书坛新人、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。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3224|回复: 1

农民李贵川的书法生活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10-19 10:41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南沟村的李贵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今年60岁的他从未放弃过年复一年耕作的土地。除了农民这个身份外,李贵川还有另外一个头衔---书法家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■身在农田心在字间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“刚把秋收完,地里还有一些小活要去干。”正为地里活操心的李贵川告诉记者,虽然他现在已经是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了,但家里的几亩地同样是他几十年来生活中的牵挂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1948年,李贵川出生在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南沟村一个农民家庭。他说自己从小就喜爱书法,“初中时我开始练习毛笔字,当时字已经写得不错了。”但由于“文革”,他和许多学生走出了课堂,也丢下了心爱的毛笔。此后的30多年里,他手中只剩下锄头、铁锹等农具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1998年,51岁的李贵川又拿起了封存已久的毛笔,并一发而不可收。“当时周围的一些人说我,一个农民舞文弄墨能有啥名堂,还不如打会儿麻将。”李贵川没有接受别人的“建议”,不管在田间地头,还是在家里,只要有时间,他就会捡起木棍或拿起毛笔挥毫一番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2001年,54岁的李贵川在全国书法大赛上获得银奖,此后他又接连捧回2003年全国书法精品大赛精品奖、2004年第三届庐山杯全国书法大赛银奖、2005年第四届庐山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等大小10余个奖杯和奖牌。自此,在他农民的身份后,又加了个书法家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“现在找我写字的人很多,周围的人也不再说我‘能有啥名堂\’了。”李贵川开心地说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■从香港把金奖捧回村里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现在的李贵川已经是集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、一级书画师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、承德书法家协会会员、海内外书画艺术家联谊会会员等头衔于一身的农民。要说李贵川最看重的,则属前不久在香港名人书法家交流会上获得的金奖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今年3月末,他接到了中国中外文化研究会和世界华人联合总会的邀请,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“相约香港”中国当代名人文化交流访问团。于是李贵川就把自己刚刚完成的长56米、宽70厘米的“万寿图”带到了香港(本报对其所作“万寿图”曾进行过报道)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李贵川说:“代表团有50多人,大部分都是专业书法家,而我没有经过一天的专业培训,总觉得自己与那些人相比有点自愧不如。”然而“自愧不如”的李贵川却成了代表团中的“黑马”,他的作品“万寿图”一举夺得了金奖,在三名获金奖的书法家中,李贵川是惟一一名农民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■筹写“万福图”献礼国庆60周年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4>&nbsp;&nbsp;&nbsp; 李贵川告诉记者,等地里的活忙完后,他就准备开始一个特殊的创作———“万福图”,这幅长卷是专门为2009年国庆60周年而创作的。他说,每朝每代都有书法家书写的“百福图”,这次他要将历代的“百福图”集中在一起。</font></p><br><br>[来源:燕赵都市报 作者:本报驻承德记者 陈宝云]
发表于 2007-10-19 10:49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艺术顾问

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| 书法家常用礼语 | 公元干支对照表 | 岁时表

Archiver|手机版|当代书法网|当代书法论坛 ( 京ICP备2020048054号,京公安网:11010802014578号 )

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。

网站联系人:杨之 13501296373

当代书法网群:36526567(QQ)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:34573496(QQ)

网站邮箱:ddsfw@126.com

本站常年法律顾问:时军莉律师(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)

GMT+8, 2024-6-24 04:10 , Processed in 0.27265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