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
论坛首页 |  书坛新闻 |  当代书坛 |  展览馆 |  篆刻区 |  美术区 |  自治区 |  学术界 |  培训中心 |  资料馆 |  文艺休闲区 |  当代书画超市 |  管理区 信息采集

书法|当代书法论坛|当代书法网|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、著名书法家杨崇学(杨之)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。网站自开通以来,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,在书法艺术交流、展览展示,推出书坛新人、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。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4206|回复: 4

白话书法临摹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5-17 22:22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<p>&nbsp;&nbsp;&nbsp; 临摹是很难的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传,王右军书兰亭,醒后复为之四十余过,皆不如前;传,唐太宗仿虞世南书,魏征观后曰,“惟戬字戈法颇逼真”……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举例虽不是特别贴切,却也能说明一下我提出的观点:以书圣之能,有意重复尚不如意;以唐太宗之妙,倾心之下竟仅得一划!-----临帖难啊!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可是,有很多朋友讲,东明你的观点太偏颇了。你看,历代有这么多出色的书法家,还有这么多优异的大师,不都是从临摹出来的吗?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对!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我改变观点,赞同朋友们提出的意见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艺术是变化的。不同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,不同的一个个观点,不同的一件件艺术品,造就了一代代艺术家,共同组成了生机勃勃的艺术史。攻书临帖,要做到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,这是人的差异性造成的,而正是这个差异性的存在,使不同的人在临摹同一件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面目,差异性就是个性,所以,同是临兰亭,欧摹虞摹褚摹米摹赵摹……各有千秋,同为绝响。历代书法大师在临摹方面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案例,如米南宫临摹以假换真,如王铎移尺牍为巨幛,而何绍基更绝,临《争座位》比颜鲁公写的还象颜体。其实临摹不是目的,通过临摹来求得规矩,来开启自身的创作灵感和潜力才是目的!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哲学讲共性和个性,在书法里就是临摹与创作的关系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通过临摹,我们直接面对最纯粹、精炼的笔法、结构、章法,直接与古人对话。几千年汉字书写史树立起来的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,我认为代表了书法的共性,你掌握的共性越多,你的个性表现就越精彩,个性决不会被淹没。反之,不经过一个相对严格的经典训练,不沉下心坐坐冷板凳,就“忽然绝叫三五声,满壁纵横千万字”的激情个性发泄,绝对能唬住不懂行的,却绝对唬不住懂行的!创作,只要是能拿毛笔写汉字的,都可以弄!可这里面有高低,分雅俗,您想要高雅还是低俗,还真的需要考虑考虑临摹与创作的辨证关系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临摹的方法有很多种,请恕不一一介绍了,我认为孙过庭提出的要求很在理,要“察之尚精,拟之贵似”,这是因为“一画之间,变起伏于峰杪;一点之内,殊挫于豪芒”,书法的高妙精深是隐藏在表象下面的,细细的研究推敲,很是要花费一番心血!“若运用尽于精熟,规矩暗于胸襟”,一番呕心沥血之后,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搞起创作来“自然容与徘徊”。可以调动的兵马多了,排兵布阵当然是游刃有余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想什么就来什么,个性发挥那是“相当的”自由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换个话题,切入我的临摹史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我是24岁开始拿毛笔练书法的,入手是《麻姑山仙坛记》,恩师王冰石先生讲,要先正正手、正正心,端正一下汉字结构,练练中锋用笔。一年后,我临《张猛龙》和米字行书,这两种类型有一个共同点,字形变化丰富。魏碑在结体上的剞侧活泼与米字用笔上的纵横自由,再加上一年来刻苦打下的颜字基础,互相渗化,慢慢交融,使我对书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,技巧的掌握也逐渐丰富起来。我喜欢行书,学书以来,用力最多的是这种“鸾鹤婵娟,风行雨散”的书体,具备一定的基础后,我也学米南宫“集古字”的方法,基本是把能看到的行书帖子滤了一遍,合我笔性的,深入进去,不合脾气的,也动手临它几行,不轻易放过。通过米字,我上朔其源,临习二王、颜褚;下探其流,涉猎子昂、孟津;或由赵松雪攀到李北海,又从李北海游到何道州;何道州碑帖结合是典范,我心慕之,也学习了不少金石碑版,试验“碑帖结合”的路数;吃百家饭,穿百家衣,观千剑而识器,书法亦同理。通过大量的临摹,手上有了根,心里也逐渐有了谱,碑的沉实,帖的飘逸渐汇腕底,感觉到搞创作也越来越能接近自己的想法了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一年来,在中国书法院进修,本以为导师们会传几手创作方面的绝招,没想到还是强调临摹,还是对经典的分析临摹。实临到一个针眼大小的空白,理性的一塌糊涂;意临到天马行空风韵尤存,感性的也是一塌糊涂。但更严格也更自由,在两个极端中,我取中间派,我自己认为还是个性使然吧。这里选登的几件临摹“作品”,都是基本“象”的。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,看到拙“作”的各位师友同道,希望您提出宝贵的意见。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我不善写文章,文笔不好,所以在这里来了个想哪讲哪的大白话,但都是真话,真的!谢谢您能看完!</p>
<p>&nbsp;&nbsp;&nbsp; 有鱼居士张东明于京北立水桥畔<br>&nbsp;&nbsp;&nbsp; 2006年3月31日凌晨4时<br></p><br><br>[来源: 作者:张东明]
发表于 2007-7-4 18:11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入手是《麻姑山仙坛记》,恩师王冰石先生讲,要先正正手、正正心,端正一下汉字结构,练练中锋用笔。一年后,我临《张猛龙》和米字行书,这两种类型有一个共同点,字形变化丰富。魏碑在结体上的剞侧活泼与米字用笔上的纵横自由,再加上一年来刻苦打下的颜字基础,互相渗化,慢慢交融,使我对书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,技巧的掌握也逐渐丰富起来。我喜欢行书,学书以来,用力最多的是这种“鸾鹤婵娟,风行雨散”的书体,具备一定的基础后,我也学米南宫“集古字”的方法,基本是把能看到的行书帖子滤了一遍,合我笔性的,深入进去,不合脾气的,也动手临它几行,不轻易放过。通过米字,我上朔其源,临习二王、颜褚;下探其流,涉猎子昂、孟津;或由赵松雪攀到李北海,又从李北海游到何道州;何道州碑帖结合是典范,我心慕之,也学习了不少金石碑版,试验“碑帖结合”的路数;吃百家饭,穿百家衣,观千剑而识器,书法亦同理。通过大量的临摹,手上有了根,心里也逐渐有了谱,碑的沉实,帖的飘逸渐汇腕底,感觉到搞创作也越来越能接近自己的想法了。
[wgif]51[/wgif][wgif]51[/wgif]
发表于 2007-6-30 23:23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实临到一个针眼大小的空白,理性的一塌糊涂;意临到天马行空风韵尤存,感性的也是一塌糊涂。------------经典语录,大开而后大合,大合而后大开,这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,我们要好好领悟!
发表于 2007-7-3 10:14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整理一下,就可以在书法报上发表了:))
读后有益的文章

发表于 2009-6-19 14:58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艺术顾问

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| 书法家常用礼语 | 公元干支对照表 | 岁时表

Archiver|手机版|当代书法网|当代书法论坛 ( 京ICP备2020048054号,京公安网:11010802014578号 )

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。

网站联系人:杨之 13501296373

当代书法网群:36526567(QQ)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:34573496(QQ)

网站邮箱:ddsfw@126.com

本站常年法律顾问:时军莉律师(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)

GMT+8, 2024-6-27 05:32 , Processed in 0.29427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