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
论坛首页 |  书坛新闻 |  当代书坛 |  展览馆 |  篆刻区 |  美术区 |  自治区 |  学术界 |  培训中心 |  资料馆 |  文艺休闲区 |  当代书画超市 |  管理区 信息采集

书法|当代书法论坛|当代书法网|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、著名书法家杨崇学(杨之)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。网站自开通以来,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,在书法艺术交流、展览展示,推出书坛新人、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。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楼主: 汲古斋主人

【百家争鸣】11月有奖辩论会:中国书法会被边缘化吗? 书法奖品由谷国伟提供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1-13 00:38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煮墨斋主 于 2009-11-12 13:02 发表
中国书法有5000余年的历史。随着现代化的发展,书法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变数。首先,钢笔、圆珠笔、铅笔的产生,使中国的毛笔书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,这是书法走向边缘化的第一个阶段,毛笔字从实用走向纯艺术。其 ...

发表于 2009-11-13 00:41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淡寂斋 于 2009-11-12 09:06 发表

绝妙好文
读来感慨
与兄识之
三生有幸

四海之内皆兄弟.
发表于 2009-11-13 12:57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支持反方说法,书法早已被边缘化!!!
   在时代化、电脑化、信息化的今天,书法艺术早就已经被挤到一个相当尴尬的地步,成为了更纯粹的现代艺术。笔墨当随时代,晋善韵,唐善法,宋善意,如果没有创新,那就是书法这门艺术的悲哀。
发表于 2009-11-13 13:08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对话名家孙晓云:不抛弃文化 书法就不会被遗忘

    从3岁跟母亲学字开始,50年的光阴在无数次挥毫泼墨中悄然流逝,而她对书法的热爱,也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。“这种热爱,似乎就长在我身上。”在《书法有法》的自序中,孙晓云如是说。

 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……这一连串头衔之外,她还在中国科学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任兼职教授,不遗余力普及书法知识……下个周末,她还将走进南京《市民学堂》,讲述书法的文化传承。为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所作的这些工作和努力,正源于她对书法的热爱。

 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,话题没有离开过书法,孙晓云谈兴很浓,可她说得最多的不是艺术,而是文化。“如果仅仅把书法当作是一门艺术,那就将它看得太小了。”孙晓云说,书法的传承,同样如此。

  “现在,没人再会伸出两个手指去比划什么,这就是书法环境缺失的表现”

  记者(以下简称记):前不久看到您说过这样一句话,“当手工业时代结束后,很多人就变得不容易愉快”。

  孙晓云(以下简称孙):可是,当书法和生活失去必然的联系后,它带给人们的快乐也越来越少。

  手工业社会里,人们手上干一件事情时,是很专注的,这带来的是心态的平和。我去年到贵州山区体验生活,那里做银饰的工匠们就是这样的状态,他们做活计时极少说话,那种状态我非常喜欢。现在的人常常会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了手工活的制约。书法其实也是个手工活,对我来说,写字是一件开心的事情,可以修身养性,给我一支笔、一张纸,我就能达到几个小时的专注状态。但现在,各种外界事务很多,几天不拿笔、不写字,我就有不踏实的感觉。

  记:您一直强调,环境对于书法的传承很重要。

  孙:就像习武之家,后代们都得会翻几个跟头;梨园子弟,都会来几嗓子;我从小就学书法,小时候母亲从不过问我的功课,但每天都会检查我的毛笔字练得如何。就我个人而言,走上书法之路得益于母亲的严格督导和言传身教,同样的道理,书法传承也必须依托于全社会重视书法的大环境。

  书法还没到“濒危”的地步,它的生存环境却并不乐观。比如说,古时候常说的“剑指”,是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指。其实,这就是书法给人留下的一个习惯。古代人都用毛笔写字,时间长了,食指和中指就会习惯性地联动起来。那时候,书法是作为一种文化“长”在人们身上的。

  现在,没人再会伸出两个手指去比划什么,这可以说是书法环境缺失的表现。虽然书法已被国家纳入小学生教育课程,但实际情况却是被其他主课所“排挤”,即便能开展有限的几节课程,重压在身的学生也无暇领会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  记:上世纪九十年代,汪曾祺先生曾表达过对电脑普及影响书法发展的担忧。您有这样的担忧吗?

  孙:随着写作工具的变迁,钢笔、圆珠笔乃至电脑键盘将中国人手中的毛笔逐渐边缘化,这对于中国书法的土壤是一种破坏,但并非意味着书法将被时代遗忘。人们所说的衰微,是指毛笔在书写工具领域的衰退。但书法不会,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,只要人们没有抛弃自己的文化,书法就不会被遗忘。

  “对于中国书法是否需要继承的问题,没有‘否’,而是必须”

  记:谈到书法,您说得更多的是文化,不是艺术。

  孙:很多人认为,书法是一门单纯的艺术,对此我不太赞同。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母体,它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之上,而文学、曲艺等种种艺术形式,都是由文字衍生出来的。艺术与文化,不同的定位,对于书法传承的意义也大有不同。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一种形态,更多的时候,它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来表达的。但文化不同,它是一个民族智慧的日积月累,是人类智慧的舍利子。

  记:您如何看待书法传承的现状?孙:对于中国书法是否需要继承的问题,没有“否”,而是必须。当务之急,是让书法普及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重视,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,要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怀自豪和敬畏。有一次去意大利,当地的政府官员对我说,意大利的经济在欧洲很靠后,但古罗马时期的灿烂文明,却让他们的国家熠熠生光。他说这句话时,表情很自豪。

 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具实力的财富,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的“软实力”。作为文化工作者,在各自的领域都要有自豪感、敬畏感。文化的内涵太深厚了,你无法把它放置到一块电脑芯片里,然后移植到每一个人身上。文化的东西必须要通过教育传承,用眼睛看、用耳朵听、手把手地学习,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。

  “书法不应只是一项兴趣活动,而应该当成文化工程来抓”

  记:现在普遍设立的书法兴趣班对书法传承能起到怎样的作用?

  孙:书法传承工作必须和教育同步,书法教育要和认字同步进行。我一直在说,书法不应只是一项兴趣活动,而应该当成文化工程来抓。一个中国人,如果连自己的文字都写不好,还谈什么弘扬中国文化。

  书法教育要从小抓起,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培养十分关键。书法对手指的肌肉要求很高,练习书法最好的年龄是15岁之前,过了15岁,孩子手上的肌肉就基本定型了,以后再练就很难提高了。

  我希望书法能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,书法教育者的水平也要提高,不是随便找个语文老师就能来授课。书法课老师不光要教学生写字,还要传授他们相关的书法知识。想让一片沙漠绿起来,只有先做好土壤的绿化,才能指望长出参天大树。只有更多的书法家、教师和家长都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,承担起各自的责任,从一笔一划做起,才能重新培育起书法传承的土壤。
发表于 2009-11-13 13:28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,书法职业化、边缘化、行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,书法越来越脱离了文人这个群体,而演变成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,这所有的一切,都与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关。
发表于 2009-11-13 16:09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煮墨斋主 于 2009-11-13 13:28 发表
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,书法职业化、边缘化、行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,书法越来越脱离了文人这个群体,而演变成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,这所有的一切,都与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关。


兄长所言极为现实!
发表于 2009-11-13 16:56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除非汉字边缘化,否则书法艺术不可能边缘化,并且大有向中心发展的趋势.不细析.就中国发展的速度及影响力可以说明这一切.目前,中国好像热过了头,可是,外国才刚刚对中国书法艺术醒悟过来......注意,只要是艺术就是世界性的,不能放在小范围内来讨论......大有奔头呢.勿灰心!呵呵
发表于 2009-11-13 22:48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其实,我们大家从来都不灰心!
发表于 2009-11-13 23:01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煮墨斋主 于 2009-11-13 13:08 发表
对话名家孙晓云:不抛弃文化 书法就不会被遗忘

    从3岁跟母亲学字开始,50年的光阴在无数次挥毫泼墨中悄然流逝,而她对书法的热爱,也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。“这种热爱,似乎就长在我身上。”在《书法有法》的自 ...

         名书家 孙晓云先生答论精彩.发人深思.如此佳文.百读不厌.如此好文.发人深醒.如此好文.多多益善.
发表于 2009-11-13 23:2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煮墨斋主 于 2009-11-13 13:28 发表
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,书法职业化、边缘化、行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,书法越来越脱离了文人这个群体,而演变成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,这所有的一切,都与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关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文人或可不习书.文人不习书犹文人也.习书者不可不文人.习书者不文人不能谓为书家也.以此论之.当世书家恐稀也.今之世习文能书者少.习书善文者亦不多.习书之志士君子.岂可自下.不为诗三百.岂可言书也.

[ 本帖最后由 古雨 于 2009-11-13 23:29 编辑 ]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艺术顾问

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| 书法家常用礼语 | 公元干支对照表 | 岁时表

Archiver|手机版|当代书法网|当代书法论坛 ( 京ICP备2020048054号,京公安网:11010802014578号 )

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。

网站联系人:杨之 13501296373

当代书法网群:36526567(QQ)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:34573496(QQ)

网站邮箱:ddsfw@126.com

本站常年法律顾问:时军莉律师(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)

GMT+8, 2024-6-26 15:50 , Processed in 0.321278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