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
论坛首页 |  书坛新闻 |  当代书坛 |  展览馆 |  篆刻区 |  美术区 |  自治区 |  学术界 |  培训中心 |  资料馆 |  文艺休闲区 |  当代书画超市 |  管理区 信息采集

书法|当代书法论坛|当代书法网|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、著名书法家杨崇学(杨之)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。网站自开通以来,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,在书法艺术交流、展览展示,推出书坛新人、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。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46964|回复: 105

中国现代代表画家作品展 - 陈传席2007年学术提名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7-17 07:53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中国现代代表画家作品展
陈传席2007年学术提名展


参展艺术家:
冯今松 崔振宽 于志学 贾平西 贾浩义 张桂铭 吴山明 刘懋善 杨明义 龙 瑞 何水法 霍春阳 刘二刚 陈国勇 罗 青 魏维果 朱道平 吴冠南 叶文夫 戴顺智 冯 远 吴俊达 范 扬 田黎明 梁占岩 张志民 林容生 周京新 袁 武 梅墨生 何加林 陈 鹏 姜建林 方 土 崔 见 刘 佳 黄 骏 崔 进 赵跃鹏 方 向 李 桐 林海钟 金心明 李水歌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3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01.jpg

本次画展的序言

陈传席

    我很早就说过,“现代”这个词可以讲得通,“现代史”、“现代绘画史”则讲不通,因为“现代”即现在正在进行的时代,现代的后半部分即当代,时代未过去,如何能称“史”呢?“史”是过去的事,所谓“隔代写史,当代立志”。写史至多只能写到近代。现代的事只能留给后人去作为“史”来研究,当然我们可以留下史料。但“谬论重复一千遍,便可以成为真理”,这句话居然应验,“现代史”之类的书已触目可见,人们也就认可了。“现代绘画史”实际上只能叫“现代绘画志”,但真理被掩遮、谬误横行,现已习以为常,我也无法抗拒。我反对的事,我还要遵从,真是无可奈何。所以,这本书就按现在流行的说法,叫《现代绘画史代表画家作品选》。而且,因为某些原因,比如版权问题,以及一些画家或出国,或居无常所,无法联系等,还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无法收入。所以,严格地说,这本书应叫《现代绘画史部分代表画家作品选》。代表画家并非全部,而“现代”,我们的重点也在后部分。

    近现代的中国是充满重大变革和多元的时代,近现代的中国绘画也是充满重大变革和多元的时代,在此之前,中国画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发展。以人物画而论,从战国时代楚墓中的《人物龙凤帛画》到晋代顾恺之的《女史箴图》,又一直到明代的陈老莲,清代的任熊、任伯年,如果说有发展,也只是在线条上有一点发展,变化也不是十分重大。像宋代梁楷那样的革命家亦不多见。从汉代到清代,也有外来影响,比如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画影响,不过在色彩上有一点点变化,但对“主线”并无太大的影响。当然,中国的绘画,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色,每一个画家又都有每一个画家的特色,但总的“语言”还是一致的。花鸟画变化大一些,从工笔到大写意,也只是借鉴书法而已。

    唐代之前,我们自身强大,故对外来的东西不排斥,也不盲从,正常视之,该吸收的就吸收。姚最《续画品》中对外国三位画家的作品,只说 “既华戎殊体,无以定其差品”(中外画体不同,无法定其品第),就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,既没有诋毁蔑视,也没有大惊小怪地崇拜,又说“光宅威公,雅耽好此法,下笔之妙,颇为京、洛所知闻”。也有人吸收此法,画得很妙,也就是说,虽没有大惊小怪,但也不排斥。

    明清以来,就不同了,对外来的东西,忽而排斥贬低,忽而盲目崇拜、全面师法。明代,西画开始传入中国,古代说的“西方”实指西域或邻近中国的国家,仍在大东方之内。那时所谓的“西方”叫“泰西”,即欧美,欧美的画大异于中国。按理,中国人初见这些形象逼真的油画,应该大为惊讶、大加称赞才是,但事实上却并不如此,邹一桂《小山画谱》中论到“西洋画”,却说:“西洋人善勾股法,……画宫室于墙壁,令人几欲走进……但笔法全无,虽工亦匠,故不入画品。”对西洋人所画之画,只用“虽工亦匠”四字概括,斥之“不入画品”。

    那时还没有“国画”这一名词,有人贬称西洋画为“夷画”,而称中国画为“儒画”。郑绩《梦幻居画学简明》卷一中有云“或云,夷画较胜于儒画者,盖未知笔墨之奥耳。写画岂无笔墨哉?然夷画则笔不成笔,墨不见墨,徒取物之形影,像生而已。……夷画何尝梦见耶?”

    总之,只有中国的画好,外国的画不行。

    因为汉唐宋元明清的中国人都认为我们居于天地之中,故曰“中国”,其它国家处于我们四周,故称之为“四夷”,我们是老大、上邦,其它皆下邦。当然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人行,外国都是不行的。等到1840年鸦片战争,我们失败了,这一次是败给泰西人,中国人开始对泰西人刮目相看。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,中国又败给曾经是自己附庸的小国——日本,于是一部分中国人认识到中国人必须自强保种,但大部分人产生了自卑感,认为自己不行了。1900年,所谓八国联军仅有2066人,就打进了北京城,那时中国的军队大约有百万人。因为自卑,见到外国人便逃跑,便投降,便赔款。当然,也有见到外国人便打、便杀、便恨者。

    中国画坛也如此,有认为中国画落后、不科学,甚至应该取消者;有认为必须用西画改造中国画者,(反对派称之为“以夷变夏”);也有力排西画,坚持“国粹”者。我在我的《中国绘画美学史》一书中,列有主张“革命”者,如陈独秀、吕瀓;有主张“变法”者,如康有为;有主张“改良”者,如徐悲鸿;有主张“中西调和”者,如林风眠;有主张“中西结合”者,如高剑父、高奇峰;有力排西法、坚持“国粹”者,如金城、林抒;还有陈师曾力倡“文人画之价值”,坚持“中国画是进步的”,此外,还有提倡中西绘画“结婚”、“恋爱”者,更有反对中西“结婚” 、“恋爱”者等等。

当然,还有齐白石、黄宾虹等人不参与任何争论,只默默实践者。

所以说,近现代的中国是充满了重大变革和多元的时代。可以说,中国画到了近现代才彻底打破了“直线型”发展的形式,形成了斑斓多彩的时代特色。

    当然,这斑斓多彩的绘画时代的形成,主要是引进外国绘画的思潮和形式;同时,本土绘画也于自身机制上成长发展,二者共同形成的。外国的绘画思潮和形式的引进,也促进了本土绘画的发展。“国粹派”大骂改良、革命派,认为他们损害、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艺术,其实,正因为有西学之输入,才更突出了“中学”之地位。西学进入中国之前,无所谓“中学”、“国学”,正因为西画进入中国,而且数量太多,不可不重视,所以,相对西画,又有了“国画”的名称,“国画”的地位也就突出了。本来,中国本土的绘画在中国艺术中不过是一个普通的“山头”,琴、棋、书、画,画的地位好像还在最后,但西画进来了,中西画双峰对峙,二者都高耸起来。

当然,这不是说,如果没有西画的引进,国画就不能发展。但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会有不同。



    近现代中国画,一般说来应以“海派”打头,“海派”的形成来源于两股势力,一是“扬州画派”,一是陈洪绶。任熊、任薰、任伯年等师法陈洪绶;赵之谦师法“扬州画派”又有所改进。“海派”后期产生了吴昌硕那样的大家,他们的成功,基本上是本土艺术的发展,但还是发展了,与西画的引进关系不是太大。

    现代花鸟画三大家——吴昌硕、齐白石、潘天寿。潘天寿直接受过吴昌硕的指导,他的基础是“海派”,但后来潘天寿独立门户,自成一家。齐白石的成就更高,但也是受了吴昌硕的启导,在改进了吴昌硕的粗浊之后,保留其大气,发展成为清而静的风格。继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    山水画三大家——黄宾虹、傅抱石、李可染。黄宾虹的画是集大成者,我曾给大师下的定义是:包前孕后,树立一代楷模、开启一代新风。黄宾虹足以当之。就笔法之高妙,黄宾虹已超越古人,后人也难以企及。黄宾虹的画就是在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他后来接触到西方画,认识到西方画的妙处,但因年老、基础已定,难以吸收了。他的画虽然是地道的中国传统,但他却反复地说:“欧风东渐,心理契合,不出二十年,画当无中西之分,其精神同也。”(《与朱砚英书》1943年)又说:“中国之画,其与西方相同之处甚多,所不同者是工具、物质而已。”(《与傅怒庵书》1944年)“不出十年,世界可无中西画派之分。所不同者面貌,而于精神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无一不合。”(《与陆丹林书》1948年)“将来的世界一定无所谓中画、西画之别的。”(《国画之民学》)“画无中西之分,有笔有墨,纯任自然,由形似进于神似,即西法之印象。近言野兽派,又如吴小仙、张平山、郭清狂、蒋三松等,学马远、夏圭而笔墨不趋于正轨,世谓野狐禅。今野兽派思变革,向中国书画线条着力。”(《与苏乾英书》1949年)可见他的思想并不保守,且已看出中西绘画的精神之一致。傅抱石虽从日本留学回来,思想尚没有黄宾虹开放,他是坚决反对中西画“结婚”的,他的画仍是中国的气魄,但也受到日本画的一些影响。

    李可染就开放了,他的成功,一是借用传统,二是借用西方的素描,三是借用伦勃朗的油画,四是直接师法造化。李可染独创了山水画史上一个崭新的面貌,和他的开放思想有关。

    人物画改革派三大家——徐悲鸿、林风眠、蒋兆和。这三个人都是采用西洋的画法来改革中国画的,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得以最彻底的改革,产生最新的面貌,尔后的方增先、刘文西、黄胄、杨之光等人都是这一系统中的画家。

    近一百年中能产生这九位大家,已属壮举,据傅雷说:“近代名家除白石、宾虹二公外,余者皆欺世盗名。”(《傅雷文集?书信卷(上)》)我们不妨宽大一点,列出九人。



    西洋音乐讲究“和声”,中国音乐讲究“和音”,九大画家外,讲究“和声”、“和音”的画家尚不在少数,其中特别突出的也应记入绘画史之中。

    我们这次展出的四十多位画家的作品,都属于现代绘画史中较为优秀的画家。以下根据年龄大小,略加品评。


    冯今松的画清新可喜,法自己出,貌似同能,而实则独诣,帜树华中,卓尔不群。

    崔振宽的画师法黄宾虹,但具体化,且变黄之潇洒为雄浑,显示出陕西人的刚强性格。

    于志学独开冰雪山水一派,前无古人,中国画画冰雪之景,至于志学始境界扩大,且功成之后仍探索不止,斯画界功臣也。

    贾平西是画界怪才,他的花鸟画一出手就和别人不同,个性突出,造型特殊,皆与众不同。他好和人搞别扭,传统绘画忌讳直线,谓之缺乏机制和禅性,且内涵不足;他的画偏好用直线;传统绘画要化实为松,他的画却变松为实,传统绘画背景多简洁,有的干脆不画背景,他的画有时画背景的功夫大大超过主题,但都很突出。

    贾浩义(老甲)的画气势磅礴冠于当代,也超越古人。我曾评价他的画是“势的奋发,力的宣泄”,传统绘画如董、巨,“元四家”、“明四家”、松江派、“四王”等,皆不用太浓的墨,更不用大片的墨块,而是用松而柔曲的线条勾皴,轻轻的、淡淡的,“化雄强为潇洒”,老甲的画一反常态,却用浓墨大笔横扫,宣泄力和势,如十级狂风海啸,发人振奋。古人画有工笔,有写意,其后有大写意,到了老甲,发展为“非常大写意”,真画界之“又一村”也。

    张桂铭的画更是独树一帜,他的画形貌上看似外国的,精神上却是中国的,细看全是中国的,但又和古今中国画不同。他的画线条是传统式的,有内涵,有情趣,但花叶都变成了色块,简略而鲜明,清新而雅致,十分突出。

    吴山明的画发展了浙派。浙派画人物头手部借鉴素描法,衣服却借鉴了浙派花鸟画大写意的方法,吴山明只用淡淡的水墨勾括,再用淡墨点染,显得很纯,简洁而不简单。

    刘懋善是苏州人,我久闻其名,这次是第一次见其画,颇有价值。苏州是传统绘画的名城之一,他的画却并没有停留在老一套上。《宣和画谱》上称李公麟的画“乃集众所善,以为已有,更自立意,专为一家”。刘懋善的画“集众所善”,但“更自立意”,最后“专为一家”。他的画还是得益于苏州的水乡和古城,充实而有新意。

    杨明义原来是学版画的,他最早从江南水乡中得到启发,以版画的概括笔法表现江南水乡和古城的神韵,黑白分明,言简意赅,令人耳目一新。

    龙瑞原来什么都画,有传统,更有“现代”,但他后来更钟爱传统,尤喜黄宾虹,他学黄宾虹,变黄宾虹,把黄画加以规范,旧貌变新颜,别有趣味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4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何水法的花鸟画雄浑厚重,份量过人,毕加索说:“绘画中的技巧成分越少,其中的绘画成分就越多。”何水法的画也几乎不用技巧,他只用浓墨重彩,直抒胸臆,巧的成分少,就质朴拙重,绘画的成分反而多。(其他人在技巧上下功夫太多,画反而轻了。)

    霍春阳的画,可用“耐看”二字概括,别人都挖空心思寻找新方法,想了很多新点子,想创个人新风格,而他心无旁骛,只致力于传统,挖掘、积累,实实在在,经得住推敲,且如陈年老酒,其味愈醇。

    刘二刚曾自嘲“画美女不美,画老头最来神。”他的画也是质朴拙重,简括直接,有呆憨之气,去巧除饰,最宜画老头。用笔迟重,用笔浓厚,不与众同,又是一家风格。

    陈国勇的山水画雄伟而有气势,表现出北方的景致和北方人的性情。

    罗青是台湾著名诗人,又是著名画家,他本是湖南人,我说他和毛泽东是老乡,他说和齐白石是老乡。他的画被人称为“钢铁山水”,线条笔墨如钢铁,他的画不与俗同,不与人同。立意、笔墨皆出自己意,皆有新意。他的画真正做到“现代的、中国画、自己的”。其实,他曾随溥心畲学传统,他的传统画几可再现古人,但他不画了,他把传统的功力化在自己的新画中了。

    朱道平的画秀润而又清雅,表现出江南的景致和江南人的性情。

    冯远对绘画做过很多尝试,但他始终把“现实主义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,他以准确的形象、沉重的笔墨去表现现实,关切现实、记录时代。从他的画中,我们看到凄凉、雄壮,看到历史、未来,也有欢愉和浪漫,但都是实在的,不是空洞和无病呻吟的。

    范扬的画功力还是好的,笔沉墨厚。他从南京跑到北京后,画的雄浑增加了,但秀润却减少了。

    田黎明是绘画的革命家,他的画不是对传统的改良,也不是一般的变法和调和,而是革命。他抛弃了传统的形式,完全另搞一套,是神仙自能拔宅,他的“宅”真是独此一家。有人说他的画是用西方的形式、中国的材料而已。即使如此,也不害其“革命”的本质,中国革命的胜利,就是借用外国的理论和形式。但田黎明的画虽然借用外国的形式,但精神却完全是中国的。他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,只是没有因袭传统而已。要说新国画,田黎明的画真是新。

    梁占岩对传统笔墨有较深的理解,技巧也十分熟练,他下笔干湿浓淡,任运自然,十分得手。他有时把完整打碎,又加以缝合,犹如做衣,先将整布剪碎,再加以缝合而完整。梁占岩把笔墨打碎,则见出笔墨的丰富、多变、生动、得意,再加以整合,则统一而为完整的形象。这是他的高明之处,而且他的笔墨凝练而苍茫,造型也准确而传神。

    张志民用笔十分熟练,他用轻松的笔调画出雄伟的气势,集潇洒、雄强、轻松、严谨于一体,对立而又统一,洵非易事。

    林容生作画严谨、严肃,用笔不苟,画出来清新而醒目。

    周京新的绘画,特色也十分显著,他线面结合,以块面为主,但又见笔墨,来龙去脉交代清楚。自称为“水墨雕塑”,另是一家之法。

    袁武作画严谨却又不乏趣味,认真中又见其轻松。他造型准确,突出特点,笔墨整饬,又雄伟浑朴。

    梅墨生的画靠的是功力,他的画看似很寻常,但因其内在功力不同一般,画也就不寻常。

    何加林的画表现出南方的景致,和文人的雅致情调,有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
    方土的绘画是岭南派发展到现在的特色,岭南派力主“折衷中西”,而方土的画更靠近“中”,他似乎要超越岭南派,他就加大传统的成份,且笔墨雄浑厚重,势头不小。

    刘佳生长于苏州,学习于南京,一直在江南,但其画却雄壮而厚重,大气而浑朴,“南人北相”,前途无量。

    崔进的画,工笔写意皆擅,其工笔画严谨而有法度,且法自己出,不落俗套。写意画随意点染,意到便成。

    赵跃鹏的花鸟画有宋人之严谨,有文人之潇洒,我曾说他“笔势挽回三百年”,并不是说他比吴昌硕、齐白石的成就高,而是举世皆学吴昌硕、齐白石,独赵跃鹏越过吴、齐,直追宋元,超越了三百年以上。他的画有古意,有古意即不俗,即有内涵,格调即高。这都是十分难得的。

    方向的画具有岭南特色,也是岭南画派发展到现在的特有阶段之特色。他色墨皆浓艳醒目,丰富而又统一,气息也近于西洋,精神近于摩登,但又是中国的气魄,但如前所述,是中国岭南的气魄,这就是特色。

    李桐作画无所不师,无所必师,他的画能看出是师法某时某家,但气息却很特殊,这气息完全不同于某时某家,而在不古不今,又古又今之间,这是他特有的一种气息和精神状态,最为难得。

    林海钟作画,一直有自己的方法,他用传统的笔墨,表现现代的气息,难能可贵。

    金心明的画不师今人,不学明清,他上追宋人,又不师宋代常见的画风,而是师法北宋后期不常见却又有特色的乔仲常之法,因而,就显得十分突出。但这种画必须具有书法的功力,否则就很难变出新意。

在我的印象里,魏维果、吴冠南、叶文夫、戴顺智、吴俊达、陈鹏、姜建林、崔见、黄骏、李水歌的画也各有特色,但我写此序时,他们的资料尚未寄到,一时无法品评,好在画展中、画集中都有他们的作品,读者自可见仁见智了。


2006年12月于北京中关村中国人民大学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4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参展作品


冯今松 作品
1934年生于湖北黄陂。1957年华中师大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。历任湖北美术院副院长、院长等职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、文化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。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。


04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5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05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6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崔振宽 作品
1935年生于西安。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陕西美术家协会理事,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,国家一级美术师,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。

06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6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07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7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于志学 作品
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,笔名问津、干城。系冰雪山水画创始人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、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、黑龙江省国画会会长、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传记协会副理事长、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、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08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7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09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7-17 07:58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贾平西 作品
1935年生于山东蓬莱。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,中国一级画家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,黑龙江省花鸟画研究会主席,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终身画家,被鲁迅美院誉为历届毕业生最有成就的四人之一,英、美世界名人。


10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艺术顾问

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| 书法家常用礼语 | 公元干支对照表 | 岁时表

Archiver|手机版|当代书法网|当代书法论坛 ( 京ICP备2020048054号,京公安网:11010802014578号 )

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。

网站联系人:杨之 13501296373

当代书法网群:36526567(QQ)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:34573496(QQ)

网站邮箱:ddsfw@126.com

本站常年法律顾问:时军莉律师(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)

GMT+8, 2024-6-30 04:24 , Processed in 0.383216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